詩巫的書店不多,而“殊堪一逛”的書店就更少了…… 好吧,我說實話:對我來說,詩巫值得光顧的書店也僅有POPULAR一家,其他的書店似乎更像文具店,進去不到30分鐘就出來了。
我們都知道,書店變成文具店是無奈之舉,因為在馬來西亞辦書店(只賣正版書刊的)似乎就意味着死路一條(難以獲利所以難以生存)。 愛書人跟書店是共生關係,沒了書店,少了書店,愛書的人就變少了…… 之後就是整個出版產業,閱讀文化的萎縮…… 將來如何,我不敢想像。
到底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大家的答案都差不多,只是感嘆的“方面”有點不同罷了。 我就在這裡總結一下我從朋友那兒聽來的,還有我本人的意見吧。
(一)閱讀風氣差
馬來西亞人有多愛閱讀? 2006年,我們的文化、藝術與文物部副部長拿督黃錦鴻說:根據大馬國家圖書館的調查報告顯示,大馬人民平均每年只閲讀3本書,這包括報紙及雜誌在內。(新聞鏈接:大马阅读风气降人均年读3本书) 在這種閱讀風氣之下,書店恐怕要生存都不容易了,更別提獲利了。 即便是8年後的今天,我依然感受不到本地的閱讀風氣有獲得提升,也不見得有任何從3本翻倍成為6本的跡象。
(二)電子化時代
是的,這是個提倡無紙張作業的時代,同時也是電子及網絡時代。 在這雙重衝擊下,手裡捧着一本印刷精美的書,似乎就是不環保及老古董。 也有年輕人很大聲地“平反”,說:這是電子時代,網上看,網上買,網上賣,我們依然有買書有看書。 沒錯,我們說的是書店存亡的問題,在時代洪流下,我們同時擁有許多選擇、試閱、還有捧在手裡的實在感都活該被剝奪,而我也不會告訴年輕人…… 有很多書是用再循環的紙張印製的……
(三)盜版書太多了
正規的書籍必須經過多種程序完成,翻譯的文學著作工作就更大一些。 出版社從選書、翻譯、排版、印刷等都有講究,一本書的誕生,除了是作者的本領,也是出版社的員工們智慧的結晶。 可是這種“產權”卻不受尊重,廉價的盜版書充斥,也非常受“愛書人”喜愛。 每一次“愛書人”買盜版書都在打擊整個書籍產業,可是他們卻沒有這樣的自覺…… 現在不是最壞的情況,只是出版社真的會更“慎重”第選書了,某種類型的書少了沒了,某種類型的書就多進口一些,然後活該現在的書店一堆同一類型的書。
(四)書店的書太貴了
不否認,自己上網找,自己網上買會比較便宜。
但是書店是個大型的“展出平台”,我們在書店有很多選擇很多刺激,這些驚喜不是在網上買書所能體驗的。 想像一下,你本來要找攝影類的書籍,卻發現某本室內設計的書籍很有趣;你本來從不看歷史叢書的,卻因為那震撼十足的標題及封面開始看它…… 書店這個“展出”的功能很重要,而當你在網上買書時,你往往會忽略這一因素,就像不看歷史叢書的人,他大概永遠都不會去搜尋歷史類的書籍……
(五)休閒方式的改變
時代改變,休閒方式也在改變。 現在的人娛樂方式太多了,進行娛樂活動時也傾向不用思考,懶洋洋的。 看看自己還有身邊的朋友,難得空閒時,又有多少人願意好好地看一本書? 為何不去瘋狂血拼? 為何不舒舒服服地去享受按摩? 為何不去睡個覺? 為何不帶孩子去購物中心走走? 這不是“讀書高的時代”了。 我在論壇上曾經看過這樣的討論串。 有個年輕人說他的休閒方式是閱讀,樓下的人(多為年輕人)當他是sot的,說:“沉悶的愛好”;“少裝了”…… 年長一點的呢,就說:“讀萬卷書不如走千里路,我就不讀書了多走路。”;“買書是折磨自己啊,要花時間看完啊……”
以上。 也沒辦法做什麼,只能多看多買了……
(圖:http://anime.astronerdboy.com/wp-content/uploads/blogger/-j9Z-ribGVlQ/UHNl7v9QhWI/AAAAAAAAdcg/ofItehJSABA/s1600/Bookstore%2B%28tottori%29.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