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閒談“錯誤觀念”(二)

寫好第一期的“閒談錯誤觀念”,我馬上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這些錯誤的信息會成為主流的觀念呢? 在幾經思索後,我找到的答案並不合乎我心中期待,但是卻足以解釋為何人們會如此這般,而這答案就是:人云亦云。

“人云亦云”很貼切地指出了“人們喜歡未經查證就全盤接受,而且全盤接受後還傳播出去的特點”。 為什麼人那麼喜歡不經大腦說話,而且還說得頭頭是道呢? 這源自於人們容易相信傳播者——這些親朋戚友,於是一人傳虛,十人傳實,隨著子子孫孫左鄰右舍的給力傳帶勁播,於是,一場不可救藥的“錯誤的觀念”傳染病就這樣傳開啦!

不知道各位窗友是否很長聽到“寧可信其有”這句話呢? 又或者很常這麼說呢? 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們吐出/聽到這話時,就是一個錯誤觀念開始延展的時候!

舉個例子來說,某日有位朋友告訴我們說:用尺規做圖,我們當前無法將一個角分成三等份。 當你對這道數學題不了解時,你是可以基於相信對方的口才/人格而相信這早在1837年就已被證實的“知識”。

這時候,各位窗友不妨設想:究竟你是相信這信息還是相信你的朋友? 若你僅僅是因為被朋友說服了,而不查證,你會輕易地相信這信息麼? 如果你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去相信,那也實在是太好騙了!(我可以騙你說南極是屬於澳大利亞國土的一部分!)

這句“寧可信其有”常常被用在宗教,甚至各種怪力亂神的故事上。 若你是基於相信父母、朋友、牧師、神父、方丈、尼姑、先知、聖經、金剛經、古蘭經等而相信宗教…… 甚至因為相信自己的感覺,而堅持本身的信仰,那你就不會有錯誤的觀念產生,最壞的結果也僅僅是你本身形成錯誤的一部分,而非包裝着理智外衣的“錯誤觀念”。 行文至此,相信各位窗友也意識到:若僅僅是因為“寧可信其有”而相信,不論從哪一立場哪一層面來看,我們都會成為一個半吊子的,站不住腳,總是似是而非,A和B都是錯誤的集合體吧?

各位窗友應該聽到不少”迷信風俗行為“吧? 比如什麼時候不可這樣不可那樣,什麼克什麼,但是問起根據為何,這些”信徒“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說”寧可信其有“。 這時候,為何他們不選擇”寧可信其無“呢? 其實說穿了,這”寧可信其有“還是人們求安心態作祟,而自己卻又沒有什麼能力驗證的托詞而已。 這“寧可信其有”,還真是神通廣大,就因為這,人類才無法從各種各樣的騙局及陷阱中醒悟過來。 因此,我們常常看見有人跌如陷阱,如:使用師傅偏方,少年喪命;被神棍騙財騙色;被指有血光之災必須做法解災,最終失去錢財;被指抽中百萬大獎,抽中汽車,抽中香港某電器公司百萬獎卷,最終反而被騙錢之類的。

從今天開始就把“寧可信其有”改成:“我相信你說的”,並且在之後遵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研方法,找出你相信的,淘汰你不信的吧!


2012年3月29日:http://www.uca.org.my/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75:2012-03-29-08-47-30&catid=80:2011-07-31-10-10-03&Itemid=97

閒談“錯誤觀念”(一)



何謂觀念? 簡單來說觀念就是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整體看法。 今天跟窗友八的就是我們常犯的各種各樣的錯誤觀念。 在這之前,我必須聲明,我例舉出來的“錯誤觀念”可能有誤,所以大家不必太“嚴厲”啦,姑且把這當作“另一種看法”。

先來談談繪畫。

很多成人都不懂得繪畫,正確來說,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已經放棄了。 在我們身邊不難看見事業有成的高知識份子,拿著筆卻連一副自相畫也畫不出來。 碰上這種沮喪的事情,人們常說“沒有繪畫天份”,卻不會說自己沒有經過訓練。 許多成年人的繪畫技巧只停留在9歲,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繪畫天份,而是他們(或別人)認為自己沒有繪畫天份,於是就放棄學習了。

事實上每個人的腦子都是差不多的,而一般認為左腦掌管邏輯、順序、文字及數字;而右腦則掌管想像力、色彩、音律、圖像等,照理來說每個人都平等擁有左右腦,為何一些人懂得繪畫,一些人卻不懂得,甚至繪畫的水平還停留在孩子的水平上?

所以,正確的觀念應當是:沒有好好去學,而非沒有天分。

事實上也有人說這跟興趣有關,但是這又說不通,因為需要處理圖像的時候,譬如記憶人的摸樣,用的是色彩及五官的的辨識(右腦),也就是說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用它,可是我們卻無法將這“技能”好好展示出來,如此這般也說不過去吧。

因為繪畫不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上可能我們根本不用繪畫,也正因此,沒有人會對一個成年人無法畫好一個人像(至少要像個人)感到一絲驚訝。 而這也恰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接下來,我們再說寫作。

其實這道理就跟繪畫一樣。 只要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必定具有一定的閱讀及書寫能力,可是往往叫他們寫文章時,尤其是不是文科畢業的成年人,他們總是習慣性地搖頭說自己不會寫作。 這麼說來似乎只有語文系,譬如中文系的人會寫作了?

行文至此,窗友們可能也跟我一樣,開始不認同【寫作為文科學生專有】,甚至有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文科學生寫的作文不如其他科系或者受教育不高的成年人。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無法寫好一篇文章,是自己肚子里沒有一滴墨水,而非自己沒有說故事的能力,無法做到基本的起承轉合(這和文字運用、歸納及整合能力有關,而這又和抽象的“感性”表現沒有什麽關係)。

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應該改正過來!

說到這裡窗友們也許會明白我想說什麽了,那就是【大部份可以用“有天份”稱讚的事物,并不屬於某個特定族群的人】,而是我們沒有真正地去學習以及瞭解它。

孫權曾經對呂蒙說了一番話,讓呂蒙搖身一變成為大器,不再是吳下阿蒙。 如果當初呂蒙堅決認為自己無需學習儒家典故,今天呂蒙可能就不會是那個打敗關羽的大將了。

一切都和學習有關,別再用“沒有天份”開脫了,繪畫及寫作可能在我們的生命中顯得不重要,但是又有誰知道,將來我們能從中得到莫大裨益呢?

下一期我們再八一八其他的…… 比如說…… “也許大家都不曾發覺是錯誤觀念的觀念”。


2012年3月22日:http://www.uca.org.my/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57:2012-03-22-16-43-47&catid=80:2011-07-31-10-10-03&Itemid=97


官方報告書

咱們的一生似乎都離不開報告書三字,不是做報告書,就是讀報告書,要不然就是被當作報告書的“調查對象”等。 在這些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千千萬萬種的報告書裡,就數我國政府所作的報告書最讓人震撼,而其中又以官方發布的種種報告內容最“震撼人心”。 兩個原因,一,笑掉大牙;二,牽連太大。

官方和民間的評估差距可說一個天一個地? 還是不信邪的窗友,請準備好舊報紙,一個一個翻下去統計去吧! 我還是維持我的風格,姑且列舉數項,吐槽嘲諷一下,讓自己的心底好過一點。

例子一,涉貪者不到1% 警隊貪污不嚴重

拍掌拍掌! 咱們的警隊真是精明團隊,正義至上,信心滿滿!

這位丹斯里級數的警長說,依據民意調查顯示,公眾對警隊的信心指數在去年已上升了3至5個百分比,顯示警隊多年來的努力和默默耕耘受到了更多公眾的認同,讓警隊更加努力為公眾和社會服務。

是的…… 是根據民意調查的,非常有公信力! 而丹斯里也不忘“反擊”一小撮人(包括我)說:雖然如此,我明白還是有一小撮公眾對警隊存在不滿或感到沒信心,我們會努力作出改變,讓公眾對警方更有信心,也將警隊的服務素質提升到國際水準。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這一下實在是太讓人振奮了,請大家伸出一根食指,跟着警長喊:Satu Percent!!!

大家不妨問問身邊的朋友,看看官方的報告和咱們的報告有多大出入,看看誰才是一小撮吧。

拋開這個問題不說,不曉得官員的貪污是不是也是不到1%呢?

在開始說例子二之前,請容許我讚揚一下,2010總稽查司報告,就說嘛,金錢數字什麼的,只要賬目出來,是逃不掉的,這種政府報告還算有點良心,不過震驚度還是有的。

是的,例子二說的就是反貪會展開調查的報告

買貴了! 吐血啊! 真的只能一起吐血了,詳情請點擊小弟的舊作:《Let's 吐血,123 GO!》看看,在這裡也不多細述/重溫/再體驗當中滋味了。

例子三,原子能執照局的報告書

根據報告,這稀土提煉公司要在半島關丹設廠,僅受到一小撮3%人民的反對,而且還是毫無理由的反對!

哦哦哦,先生女士們,你看你看,然後你再問問大家,再去網絡上搜尋一下,看看大家的答复? 要不是太過誇張,太過嚴重,一向表現比較“忠厚”的華總也不會那麼激動地罵

沒有人知道這3%哪裡來,也沒有人知道97%是怎麼得出的,但是大家問問身邊的人,得出的結果應該跟這什麼阿布哈山有很大的不同吧?

例子四,綠色集會上萬變三千

是的是的,報告書上面是以3000人參與結束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N年前拜讀過的文章,那就是中國地方官員為了官職會謊報涉案(尤其是貪污啊,施工不當導致死亡啊)的數目的。

是的,那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只是看錯了。

對不起,警察叔叔,尤其是丹斯里級的警長,我現在知錯了,我不應該因為你和你的部下的視力不好,而諷刺你們所說的“只有不到1%警隊涉貪”,你們不是不會算不會統計,而是看不到。 真是抱歉!

例子五,牛姐姐的報告書

其實這不算是例子五,而且有未判先審之嫌。 但小弟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關心牛姐姐的報告書。 不要怪我不提醒啊,這報告書,若真的變成例子五也並不會奇怪,大家還是不要太期待就是。

除非你喜歡看笑話,很享受震驚!


2012年3月15日:http://www.uca.org.my/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43:2012-03-15-08-39-20&catid=80:2011-07-31-10-10-03&Itemid=97

打開天窗說鳥話:副手的鳥話真精彩!

什麼是鳥話? 筆者也說不清,字典也貌似沒有這個詞條,算是條“潮語”(潮流用語)吧,不管意義為啥,大家都能心領神會——這話是廢話、笨話、矛盾話、不合情理話…… 還有政治化,哦不!總之就是一整個聽了如“漿糊灌頂,大智變愚,智力降低100點”!

鳥話每個人都會說,咱們普羅百姓,聽了鳥話,說了鳥話,尚且可說是娛樂,可為官者及政治人物說起鳥話可不是這樣了。 為官者及政治人物說起鳥話可不能當廢話來看啊! “認真你就輸了”這種網絡精神在現實裡往往是行不通的…… 你敢給他們來個坐視不理,他們就當真給你結結實實的當頭一棒!

政治人物/為官者似乎天生就患上“不說鳥話就會死的病症”,不分官職大小,黨齡高低,每個都能說得一口好鳥話。 不信邪的話諸位窗友可以用一年去統計,到底政治人物/為官者一年說了多少鳥話,以及說鳥話的族群為何吧!

以今天的報導為例…… 或許我該說以這位仁兄為例更恰當? 正當首相說願為錯誤道歉,而人民也想看到底怎麼道歉、認什麼錯、道什麼歉、有什麼彌補方案時…… 這位國家領導副手卻“另有所指”說:『道歉顯現首相謙卑態度;國陣上屆大選遭遇的挫敗,已讓國陣瞭解並掌握自身問題,採取行動改進。』

這是什麼東西? 完全被扭曲了,完美的轉彎啊! 罗伯托·卡洛斯的香蕉球都沒那麼彎啊! 即使不是一整個『我摸了你的屁股,我道歉,你要讚美我』,也是半個『我違規停車,但你沒諒解我還拖我車,你真爛』啊!

以上這位仁兄的鳥話特讓我印象深刻,姑且羅列如下:

1. 無權對付失言校長
這位教育部長貴為一部之首,居然不能“懲治”自己的部下,因為部下太高級的關係!

這“鳥度”爆表的話,想讓人忘記都難吶!

2. 華人經商成功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允許他們經商賺錢!
原來按照國家政府的思維,華人本來不應該經商賺錢,只能做奴隸打工,就因為政府很聰明,所以華人也能經商成功。

這鳥話特好聽,簡直把我們這些華人奉上了神台,只是華人成功“涅槃”,應該記得這些推手信徒,哈哈哈!

3. 否認並不足夠
當檳首長林冠英兒子被誣陷性侵少女時,這位仁兄的病又發作了! 他“另有所指”說了這經典鳥話。 不足夠之後是什麼? 是辭…… 不,應該是不要政治化吧? 我們相信以他對牛事、萊納斯之事、709的看法,應該最常說的是這『政治化』三字,可惜這次話到了嘴邊說了一半,不清不楚的,讓大家誤解了“不足夠”指的是:要報警。

這鳥話特令人噁心。 是的,這位仁兄,否認並不足夠,你不是很推崇謙遜麼? 幹嘛不就認錯道歉算了? 道歉不是遜,長得抱歉更不是你的錯,快學學首相吧啦啦啦!

由於本人不想被憤怒鳥打,今天的“打開天窗說鳥話”就到此結束。 這位仁兄的支持者,若有冒犯的話,我會道歉,但是你們可一定要記得讚美我哦!

2012年3月8日:http://www.uca.org.my/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23:2012-03-08-02-26-14&catid=80:2011-07-31-10-10-03&Itemid=97

30歲小回顧一下



30歲,分階段評估一下自己。

直到10歲我都是成功的,健康活潑聰明,而且還給我會畫漫畫。

10歲之後,後勁不足,各方面開始表現疲軟,但是特殊能力開始覺醒,這時候能力強弱分明,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13歲進入獨中,認識了一班好兄弟,各項能力開始逐漸修正成為目前的能力結構,依然是強弱分明,直到18歲畢業后才慢慢把弱項修正回來,但是已經不具有強大競爭力。

20歲后,開始變得懶散,做事也敷衍,染上了這種頑疾,一直無法擺脫,顢頇地畢業了。 這階段丟棄了許多東西,得到的卻不多,是個失去的失落時期。 直到26歲就職后,才開始修補,不過成效依然不大,個人還是覺得自己跟懶散和敷衍脫不了關係。

29歲結婚,一切都在默默改變中,目前我不知道這改變是好是壞,但我不是毫無感覺…… 這2年真的是瞬息萬變的2年! 太快了! 搞不好只一眨眼就要開始寫40歲的評估報告。

對了,也只有這時候我才能發現我自言自語的習慣從來沒有改過。

(圖片無關內文,隨便放的,用槍指著自己=批評自己)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扯談:國際家庭、就職環境、政府及企業等事

文:船長

很多詩巫人都是來自“國際家庭”。 這裡說的國際家庭並不是指父親或母親是外國人,而是指家庭成員都在國外的意思。 我相信各位窗友的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朋友,即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家庭成員在外地工作。

我本身就是來自於“國際家庭”。 父親在我年幼時就在海外工作,一年回來那麼一個月,之後再出去。 年復一年,直到前年,由於年齡關係,才被調回來,但卻不是在詩巫上班,而是在美里上班。 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他們仨都在國外工作,大姐在約旦工作,二姐在澳洲工作,而弟弟則在俄羅斯工作,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中東一個在澳洲,也不知道要等幾年才能一家團聚。

為什麼特別多詩巫人變成“國際家庭”呢? 一般認為,本地不利個人發展,工作機會/類別少,薪水低,公司在用人方面也常被人詬病:用人唯親。 以上種種因素相信都是大家最常聽見的,拋開所謂主觀客觀,原來在許多人眼裡,詩巫…… 甚至馬來西亞的就職環境是如此地不堪。

首先我們來談個人發展及工作機會/類別少。 個人發展就是本身能力獲得提升,進而邁向專業及創業之路。 說詩巫工作機會少可能大家並不認同,畢竟報紙上可是366天都在刊登徵聘廣告的。 但是,說到類別少,可能就有人贊同。 詩巫的就職環境似乎沒有提供一份工作予某些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如:服裝設計、平面設計、語言系、環境保護、包裝、犯罪學、心理學等。 當然,這並不能怪罪予整個環境,但是若這個環境也對相關知識及專業毫無需求或不重視,那這些畢業生又怎麼敢回來這裡大展拳腳呢?

服裝設計在這裡找不到所謂品味及潮流;平面設計在這裡做牛做馬卻無法獲得老闆重用;語言系似乎非去當老師(當老師還必須考試)當新聞媒體從業員不可;環境保護什麼的敵不過政府的一紙通令(如最近的萊納斯事件);包裝等在不重視包裝的土老闆眼裡是得過且過(看看本地商品的包裝吧);犯罪學及心理學更不用說了…… 難道要去當偵探及心理輔導?

以上種種“悲劇”,看起來可笑,可卻是許多人的“觀念”。 而許多人的“觀念”就會變成一個“刻板印象”,而最終“刻板印象”變成“事實”——如果沒有人出來打翻這些觀念。 所謂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我們要明白,勇者畢竟還是少數的,更多人還是選擇良好的環境而非改變環境,沒什麼好埋怨的,除非大家願意改,政府願意幫助人們改。

再來,我們談薪水及公司用人。 一般上,公司都是金字塔結構的,撇開董事及老闆,越頂端的人(主管)越少,而且薪水越高,責任更大。 而越下去的人(基層人員)就越多,薪水就越低。 以大公司金字塔分層去探討的話,每個分層似乎可以差個一倍,如果這個金字塔共有6層,則如此分配:1:2:4:8:16:32。 也就是說佔公司總數最多的員工若領取RM1000工資,則僅次於老闆的主管則為3萬2000。 當然,不是每間公司都這樣分配薪額的,也有1:3:5:8或者2:3:4:5的,不過那些多是小公司就是了。

一般上,每個人進入公司都由第一層或第二層做起。 由於每個分層的薪資相差太大,沒有人願意一輩子待在基層,因為薪水真的太少了,而且基層員工容易替代,再加上政府不落實最低薪金制,對基層人員來說,呆在底層實在是太沒有保障了。 要知道,越低階層的競爭者越多,好不容易等到上層某人離開,又要和一堆人競爭,而且分分鐘鐘一個老闆的什麼親的空降兵下來(用人唯親啊),下層的人就沒有什麼機會了。

在這樣的公司,以及重壓的競爭環境下,能撐住的已算不錯(或無欲無求),稍有“上進心”的,在苦等多年後還不見升級,薪水也是很可憐地加個50令吉100令吉,實在是呆不下去,就轉職。 而經過幾次轉職,碰了不少釘子後,就“懷才不遇”地向外跑。

老闆繼續那一套,公司繼續這樣用人,難怪有人寧願去新加坡洗碗當銷售員,也不願意在本地的辦公室內吹冷氣,因為至少在新加坡,他們的薪水兌換後比較高。

為何不在本地創業呢? 第一,創業的第一桶金難賺(薪水太低)。 第二,市場不大,供需太少(尤其是一些科系的畢業生)。 第三,成本太高(店面租賃、置業)。 以上三點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並不是想要創業就創業的。

許多國際家庭成員在外工作不外乎是要多存點錢創業的,當然也有像我父親那樣,在海外二十載,撫養孩子長大後就回來靠兒子養的。 不論如何,我認為,造成“國際家庭”,甚至人才外流的現象,政府及企業這些火車頭是無法逃避責任的。 政府須落實最低薪金制,保障員工的利益,企業也應該以更創新的思維,更大膽的方式經營生意。 但是這真的能治本? 我不知道。 但是不試試看又怎麼知道?

撇開本地因素不說,“國際家庭”也是全球化的一種現象。 若本地就職環境還是如此糟糕,公司甚至公務部門還是用“傳統”方式招才用人,那我們就等着被全球化淘汰好了。 我相信不用等太久,30年內一定能分出勝負,因為得人才者必得天下!

(圖片取自互聯網,原作者為劉勇)

《天窗亮話》投稿(2011年3月1日):http://www.uca.org.my/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11:2012-03-01-03-20-44&catid=80:2011-07-31-10-10-03&Itemid=97

〇導

今天我們來八一八所謂〇導! 嘿,領導你可常聽見了,〇導你又可曾聽見? 其實所謂“〇導”是我對部分領導人不屑及鄙視生造出來的詞,意即此領導人並不具有所謂的領導能力。

什麼? 沒有領導能力能當上領導? 嘿!可不是!要不然怎麼會出現“〇導”二字啊?! 接下來容我向各位分析“〇導”的特質、能力、行為模式以及思考方式。

能勝任〇導的可不拘男女,不分老少,不分貧富。 也就是說,你我的身邊都可能出現這種人。 說〇導沒有領導才能其實對他們並不公平,畢竟“導”字也有“領”的意思,所以說〇導也具有一些,超越我們,令普羅大眾“瞠目結舌”的能力。

首先,〇導對自己的面子極為重視,但跟常人不同的是,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地讓自己臉上有光,而且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舉個例子說,在某大人物出席的場合,他們會搶在其他〇導面前“表演”,也顧不了那些跟他沒有重大關係、利益關係、敵對關係的人的觀感,落力地“表演”。 只要能博得大人物的美言幾句,就足矣!

其二,〇導都很厚臉皮,他們特愛在各大團體上“掛名”,就說嘛,面子第一,只要能掛上自己的大名,增加見報率,厚臉皮點都沒有關係。 由於目的與眾不同,所以即便被人揶揄“拍照爭着站前面,捐錢悄悄去小便;開會時常不出現,做工突然人不見”都沒有關係,〇導自能一笑置之。

其三,〇導既然能厚臉皮了,那麼撒謊不臉紅也就更自然不過了。 〇導是惡魔也是天使,他們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此人對他的面子及利益有多大影響力。 為了諂媚,撒謊是肯定要的了;為了自己的面子及利益,撒謊更是“必要之惡”。 〇導可以在員工面前說員工很辛苦真能幹,可一轉身,卻對另一個領導說“員工很笨,要不是我,他們早就完蛋”。 簡直是一舉兩得,抬高自己踩扁別人,高啊! 有些〇導更是誇張至答應捐助多少萬,移交了模擬支票上了大報後瞬即跳票! 撒個彌天大謊都不會臉紅!

其四,〇導只領功勞,不認指責。 當〇導的團隊贏得了掌聲時,〇導就會自己一個人領下來。 而當團隊被批評時,〇導就會用諸多藉口,像打太極般推掉卸掉,所有不好的都不是他的決定,所有好的都是他的主意,是他一個人幹的!

其五,〇導都是現實主義、功利主義者。 〇導明白,一張與大人物的合照有助於提升自己地位、品味、職位(其實我並不這麼覺得),所以他們可以不顧一切搶着和大人物握手,然後看鏡頭,站好好,笑美美,拍個十來秒。 又或者為了更大篇幅的報導,在一些場面上致詞時長篇大論,使人昏昏欲睡! 〇導明白,有用的刀兒要常磨的道理,所以只要有人願意為他辦事,他都會好好利用,當然,酬勞什麼的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六,〇導都是影帝影后。 作為一個出色的〇導,能力可以不高,但演技肯定要好! 當某人拿出證據指責〇導領導無方時,〇導只要潸然淚下就可以了。 一定要快過歸亞蕾及劉雪華稀里嘩啦地下! 這一哭,這一傷,這一個付出熱情及青春,可以瞬間地抵消了各種各樣不負責任屍位素餐的指責! 當〇導要利用很傻很天真的人時,只要和顏悅色買點糖果禮物,表演一下就可以獲得“工作用具”及“犧牲的棄子”。 會演真好!

其七,〇導都有一個團隊。 〇導明白,只有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成事的,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能力! 所以〇導旁邊常常都圍繞着一群“團隊”。 這些團隊可以是他公司的員工,可是是無法拒絕他被迫幫忙的,可以是兄弟姐妹,總之,他們一定要會聽他的話,能夠的話還要隨傳隨到!

其八,〇導的“能力”一定不出眾。 先聲明一下,這裡的能力並不指“領導才能”,而是對某個領域裡的知識掌握能力。 〇導可能在這一領域裡毫無能力(或不出眾),但是他們多數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演戲及撒謊,哈哈),所以這裡說的能力不出眾是針對當下這個領域而說的。 難聽說一句就是〇導的智商及其他能力無礙! 如前言所述,〇導並沒有裝備太多相關領域的知識,若某領導(真正有知識)符合以上所有〇導特質,那他也只會是個『非典型領導/非典型〇導』! 這是分辨領導和〇導最重要的一點,所以各位窗友千萬不要搞混了且誤解了我啊!

說了那麼多〇導的壞話,也稍微說一下〇導好的一面吧。

其九,〇導容易被利用。 由於〇導的目的太單純太直接,所以也可以善以利用,甚至“敲詐”。 如果〇導看上了你的才能,千萬不要呼天搶地哀鴻遍野什麼的,好好利用,就像〇導利用你那樣利用他吧! 最常見的情況是,你可以邀請熱愛上報的〇導為你的新產品發布內容,為你的新店鋪剪彩,他們的說話就會成為你的產品及店鋪的強力背書(雖然很多人不吃這套),儼然是個強力代言人! 當然,他們對這方面的一無所知也可能讓黑心人士乘虛而入,藉此大賣黑心貨!

其十,〇導一般都不會太壞。 喜歡吹捧、好面子、上位、被讚美、享受“成就感”的人一般都不會幹大壞事。 嚴格說來,〇導只是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角色,就這點上來說,多了個〇導就少了一個罪犯,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呢!

《天窗亮話》投稿(2011年2月23日):http://www.uca.org.my/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594:2012-02-23-07-23-25&catid=80:2011-07-31-10-10-03&Itemid=97